上海大学力学所硕士研究生崔建国的工作
在Physics Today 新闻主页进行了亮点报道
2018年5月4日,Physics Today(SCI,一区)在新闻主页报道了一篇颗粒声二极管的研究(A granular acoustic diode)。文章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SCI,二区,J.-G. Cui, T.-Z. Yang, L.-Q. Chen, 112, 181904, 2018),第一作者是上海大学力学所陈立群教授课题组硕士研究生崔建国。
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10.1063/PT.6.1.20180504a/full/
二极管允许电流只能在一个方向流动,这是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关键。设计声类似物,限制声音传输到一个方向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声波传播是对称的,即如果声源和检测器位置互换,声波在系统中的传输是不变的。研究者在制造声学二极管、晶体管和逻辑元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大多数的设计都是通过非线性介质实现不对称传递,改变了波形。杨天智(天津大学),崔建国和陈立群(上海大学)展示了一个简单的非色散系统用于非互易声波传播:一维链的23个珠子。该工作的中心特征是利用由1.6cm直径的聚丙烯珠粒之间的弱非线性接触力引起的振幅依赖的带隙实现非对称传播。在2015年,美国国家工程院 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高华健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理论上预测了锥形杆(红色)放置在链的一端将放大声波从该侧入射的幅值,使得声波频率在带隙外,声波信号几乎没有失真地通过。但是在相反方向的波并没有得到这样的升力,它们会显著衰减。在该工作中,声二极管的工作频率,大约为1400赫兹,位于人耳可听范围内。这类容易实现的几何结构可以广泛应用于类似单向反射镜的“单向声壁”应用中。(朱敏慧)
正反传递实验对比图
图(a)含锥形杆正反传递率对比;
图(b)不含锥形杆正反传递率对比;
图(c)含锥形杆正反传递时域图;
图(d)不含锥形杆正反传递时域图;